查看原文
其他

“米缸就抓在自己手里”

厦门日报 厦门海洋XMHY
2024-09-08

摘几片新鲜的薄荷,切几片柠檬,倒入冰块、气泡水,再滴上几滴蓝色果酱,一杯高颜值的自制饮品做好了。6日下午4时许,当记者走进翔安澳头时,蒋海山在自家的店里忙碌,与小店同名的招牌饮品——“澳头的天空”很受欢迎。

位于翔安的澳头村景色宜人(张奇辉摄)

店开在蒋海山自家房子的一楼,紧挨着怀远湖,附近居民经常在这里喝杯咖啡,吃点小食,看看风景。蒋海山回到家乡澳头开这家小店已经五六年,

蒋海山

东西不错,价格接地气,生意一年比一年好,年收入能有二三十万元。

空闲之余,他喜欢摄影。打开手机,一张张澳头的美图扑面而来。

蒋海山

回乡创业这几年,我很满足,未来的澳头越来越美,生活一定越来越好。

怀远湖中间,一群白鹭在渔船上小憩(晓煜摄)

澳头是翔安区新店街道南部的一个小渔村,2006年开始,随着厦门海域整治的推进,渔民们结束了出海谋生的历史。澳头社区党支部书记苏勇跃回忆道。

苏勇跃

不能出海打渔,大家就没有收入,村里闲人多了。有些外出打工,但是文化水平不高,找不到好的工作,收入也不高。2006年全村人均年收入仅有8000多元。


离开渔村曾经是很多澳头人的选择。39岁的蒋海山就曾经远赴香港、新加坡等地打工了10多年。

蒋海山

在外面漂泊,心里总是牵挂着家里人,特别想回家。

转变发生在2014年。一场美丽乡村建设,让澳头这个渔村迎来了嬗变,越来越多的澳头人返乡创业。


怀远湖畔,古香古色的亭子是个纳凉的好地方(晓煜摄)

大厝宅

“苏氏小宗”,是一栋历史悠久的闽南古厝,这里是苏亮谣长大的地方,随着时间推移,古厝破败不堪。年轻时,他和大多数人一样选择外出打工,室内装修、厨师都干过。看到了澳头的前景,他回到了家乡,对老宅进行了近一年的修缮,随后开起了海鲜馆,取名“大厝宅”。

苏亮谣(左)向记者讲述大厝宅的由来(张奇辉摄)

苏亮谣

一开始生意不好,有时候一天的营业额都不够第二天买菜,慢慢地,游客多了起来,很多人特地从岛内跑来吃海鲜。


现在一到周末,食客络绎不绝,有时候还得提前订桌。生意红火了,苏亮谣请了30多个员工,员工大多是澳头及周边村庄的居民,不仅自己富了,还带领村里的富余劳动力,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。

苏氏家宴

亮灶明厨多美味

谣歌传唱大厝宅


“苏氏小宗”大门上的这副藏头对联,寄托着苏亮谣对未来的期待。


市海洋局在2019厦门国际海洋周期间在怀远湖举办航模活动

从高处俯瞰澳头,房屋错落有致、路面宽阔平顺、湖水清澈透亮……虽然大家不再出海,但家家户户飘出全新的“海的味道”。


岸边,白鹭嬉戏觅食(晓煜摄)

苏勇跃

现在村里已经开了11家海鲜餐厅,大多是回乡创业的渔民或渔民子女,除了餐厅,还有民宿、艺术馆、咖啡馆……村子越来越热闹。

每家都有房子,有自己的汽车,最多的一户有六辆车,大家生活越来越好,2020年人均年收入增加到了2.2万元。

厦门北欧当代艺术中心坐落于村头(晓煜摄)

说起村子的变化,苏勇跃滔滔不绝,他指着一栋正在装修的房子说道。

苏勇跃

现在村里的房子可抢手了,不仅可以开餐厅,还能赚租金,不少人来村里租房经营……以前大家说“米缸藏在海里”,现在“米缸”就抓在我们自己手里。

2020厦门国际海洋周期间在厦门北欧当代艺术中心展出的部分作品(晓煜摄)



厦门市海洋发展局宣传与舆情办出品

来源:厦门日报 文字记者 吴晓菁

编辑:晓煜   编审:佘逸

南岛语族与福建海洋文化

无敌海景抢先看~

向海而兴 拥抱蓝色机遇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厦门海洋XMHY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